12月16日,跨境電商平臺Wish母公司ContextLogicInc.正式登陸納斯達克,首日開盤即破發逾5%,收跌16.4%,報20.05美元。首日收盤,公司市值為117.58億美元。截至記者發稿前,Wish股價回升至23.55美元,市值138.1億美元。
對此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了Wish公司方面,公司回應稱:“我們非常關注更長期的發展。我們專注于這一點,長期來看,市場一定會對我們有所回報。”
對于Wish上市破發這一現象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了香頌資本董事沈萌,他表示:“前期美股的行情火爆,導致Wish的發行價選擇了區間的高位,所以上市后承受的壓力更大,而后期走勢要看美國疫情發展對消費結構的影響,及Wish的業績表現。”
IPO前,Wish已經完成了八輪融資,最后一輪融資在2019年3月融資約1.6億美元。
商家入駐門檻低
商品周轉期短
Wish已成立9年,靠著低廉的價格,在市場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。而低價模式的一大隱患就是假冒偽劣問題,2018年4月,紐約街頭潮牌Off-White曾起訴Wish出售假冒偽劣的Off-White商品,索賠金額高達3億美元。
目前,,Wish一直依賴中國賣家的供貨,大部分產品都是靠從中國進口來保持低價。研究機構MarketplacePulse此前估計,Wish平臺94%的賣家來自中國,其余6%來自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和印度。
對于上述現象,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、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:“對于任何一家平臺公司而言,賣家來自同一個國家及地區集中度太高都會是個潛在的風險。
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中國賣家在Wish上賣貨呢?
記者注冊使用Wish后發現,Wish平臺如果個人賣家沒有月租,每上新一個產品便收取0.99美分。每個產品都需要一個UPC碼,傭金為8%至15%。
此外,Wish對于商品品牌和真偽的審查門檻也相對較低,相比之下,Amazon對產品這塊把控就很嚴格,很多產品都有銷售限制,嚴禁銷售仿牌仿款,賣家如果被投訴,嚴重的將面臨關店的懲罰。
此外,Wish上賣貨商品周轉期也較短,一位在多個跨境電商平臺銷售商品的賣家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:“Ebay要累積信譽才能正式賣產品,過程十分煎熬。Ebay的審核周期是很長的,開始只能上五件產品,并且只能是拍賣的。速賣通和Wish只要價格低,很容易出單。速賣通出單量很大,Wish平臺流量少些。對于想要創業,并且資金盤比較小的用戶來說,Wish和速賣通是一個好去處。”
平臺罰款“成癮”
能否留住賣家?
Wish的假貨問題一直被長期詬病。今年4月Wish開始對售假的賣家實施罰款,據不完全統計,Wish目前對的賣家罰款金額已達5000萬美元。
8月1日,平臺再次通知,所涉店鋪關閉,3個月之后再行放款。8月21日,再次對“涉嫌欺詐”的訂單,每單被處以500美元罰款!
平臺不斷的罰款導致很多店鋪的營業額因此變為負數,從負10萬美元到負40萬美元不等,一些賣家公司面臨倒閉,工資發不出,不得不遣散員工。
對此,沈萌表示,假貨不只是Wish自己的問題,像天貓或拼多多也都面臨類似的情況,如何加強平臺對假貨的打擊力度和監管能力,各家企業都在摸索。
跨境電商專家鐘彩梅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:“Wish目前的現狀是經常對商家罰款,所以最近幾年Wish新增入駐平臺商家數量已大不如前。”